好山好水才是好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龙岩实践


□记 者 王尚华 郭亦斌 施薇

通讯员 陈天长 王发祥 文/图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龙岩发展的一道亮色。

暮春之际,草长莺飞,杂花生树。这个季节行走在闽西大地,只见山城处处春潮涌动,城展新姿人展笑颜,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美好景象一览无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点到线到面,从天空到山头到水域,从治理环境到产业发展到群众致富,从理论到实践到实效,全市人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了一系列成功做法,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绿色发展路子。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4月5日,恰逢清明小长假、踏青好时节。在长汀汀江国家湿地公园,万千游客蜂拥而至,来此赏景拍照。带着家人从龙岩城区开车过来游玩的郑洪杰说:“就是不想辜负这大好春光和美丽景色。”

“梧桐生矣,凤凰来栖”,今日的长汀山清水秀、美丽富饶,吸引游客慕名而来。但当地人们却深知良好生态来之不易,没人会忘记几十年来艰苦卓绝的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作为曾经全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早在上世纪40年代,福建长汀就与陕西长安、甘肃天水一起,被列为当时全国三个重点水土保持试验区。过去,在河田、在策武、在濯田、在三洲……一座座大山沟壑相间、满目疮痍。据1985年遥感普查,长汀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1.5%。

一首民谣道出了水土流失给长汀带来过的创伤:“晴三天,尘满面,雨三天,泥满田,水淹火烤到哪年?”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接力关怀和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长汀人民筚路蓝缕、艰辛奋斗,摸索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多策并举、以人为本、持之以恒”24字水土流失治理“长汀经验”,并经过一代代接续奋斗,终于让昔日濯濯童山披上了绿装。

面对今天美丽的生态家园,长汀人民尤其感恩习近平总书记为推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倾注的心力。在福建任职期间,习近平曾5次考察长汀;到中央任职后,他又就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两次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节点上,进则全胜,不进则退,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近年来长汀县积极打造“长汀经验”升级版,特别是今年以来,结合贯彻落实省委要求,全县上下加快推进精准治理、深层治理,确保水土流失治理取得全胜。

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厚重如山,对持续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起到决定性作用,更深深激励着闽西人民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不懈奋斗。这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生态环保作为“一把手”工程,加大力度治山治水治大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养猪业污染治理、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