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铸魂催奋进 奏响龙岩最强音

——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通讯员 张秀芳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时间,记录着奋斗者坚实的脚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古田会议召开9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福建宏伟蓝图十周年,也是龙岩以新作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

这一年,追风赶月莫停留,奋进成为矢志担当的主旋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红土为根,铸就牢记嘱托之魂;以争先之志,谱写砥砺奋进之章。

这一年,捷报催开万树花,收获成为奋进的生动注脚:推动设立福建社科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所龙岩实践基地;圆满举办首届“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成立“红色宣传联盟”“红色旅游联盟”;《经济日报》连续三天头版推出龙岩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度调研报道《龙岩奋发》,全网流量超4.2亿;长汀县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项目获2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额度;闽西汉剧《王景弘》《魏侃夫》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市委宣传部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组织奖,获评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

使命如磐,重任在肩。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部署和市委有关工作要求,将“红土铸魂”行动作为工作总抓手,着力构建“双十双百”工作体系,不断推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出精品、树品牌、育特色、争一流,努力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

“岩”之有理

思想旗帜高高飘扬

时代孕育思想,思想引领航向。

2024年10月15日至16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福建考察调研,为福建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

关心情切切,期许意殷殷。

10月18日,在收听收看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后,我市随即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落实省委部署要求,研究部署我市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意见。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带着信仰、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努力把老区人民对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12月13日,市委召开六届九次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通过了《中共龙岩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展现龙岩新作为的决定》,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我市落地落实。

市委书记余红胜坚持以上率下,深入上杭县和武平县,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闽西大地落地生根。

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市委始终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全年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集体学习18次,集体研讨10次。

“《古田会议决议》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人民军队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卓越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一笔值得发扬、传承的红色资源、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纪念古田会议95周年理论研讨会上,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原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研究员李蓉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一年来,我市通过举办“纪念古田会议95周年理论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拓展提升‘长汀经验’座谈会”,常态化开设“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活动”“牢记嘱托践行见效”专题专栏,推动理论阐释持续深化。全年累计推出相关宣传报道1500多篇,刊发专题理论文章24篇。同时,按照“六个有”标准,匠心打造长汀水土保持科教园等16个新思想学习教育基地。精心开展社科课题研究,立项课题136个。

“通过参加新思想主题宣讲,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我们传递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案例,更是新时代法院干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精神力量。我将以此次宣讲为契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新时代的薪火传人。”苏艳梅如是说。

聚焦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龙岩大力实施新思想主题宣讲十百千工程,深化“岩”讲家系列宣讲、红色文艺轻骑兵“百镇千村”文艺巡演、开展“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市县巡回宣讲,推动理论宣讲走深走实。全市开展各类新思想主题宣讲5900场次,受众43万余人次。“红土铸魂·岩之有理”新思想巡回宣讲团荣膺“2025年福建省基层特色宣讲团”。

无论是车间码头,还是田间地头、市场社区,岩城处处涌动着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滚滚热潮。

“岩”之有势

主流舆论更加高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024年,从福建“一县一品”影像嘉年华活动,到东森杯海峡两岸(连城)青少年棒球文化节、“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再到第二届客家非遗奇妙夜、首届“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活动......

一大批央媒、省媒记者聚焦龙岩、刷屏龙岩,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龙岩发展故事,提振发展精气神。这一年,央媒、省媒和海外媒体刊播龙岩报道1.7万余篇(幅),比去年增长49.6%。其中,中央媒体报道5516篇(幅),比去年增长55.7%;央视《新闻联播》刊登12条,比去年增长70%。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浓墨重彩。“牢记总书记嘱托 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勇争先”“深学争优 敢为争先 实干争效 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持续深化‘十项重点改革’”“龙岩迎龙年 干好每一天”等专题专栏凝聚共识,汇聚能量,声势如虹。

信息宣传工作硕果累累。累计在《每日要情》《学习与交流》《时事报告》等中央宣传部刊物刊发文章18篇,同比增长200%;在《八闽快讯》《海峡通讯》等省级平台刊发文章68篇。

开局即冲刺!2月5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深化拓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总结部署会暨2025年重点项目攻坚战役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开年“冲锋号”。

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讲好奋进故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挺膺担当,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成就宣传、典型宣传,开设“大抓招商 大抓产业 大抓项目”“广龙情深 共谋高质量发展”“招商落地见成效”等专题专栏,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龙岩新实践的万千气象,为龙岩改革发展鼓与呼。

顺应形势,把握大势,融媒体2.0版改革大刀阔斧推进。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打造新闻采编“中央厨房”,完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发布”采编发流程。强化新媒体首发意识,组建成立全媒尖兵队,全面提升全媒体生产能力和宣传效能。这一年,26件新闻作品荣获福建新闻奖、8人在2024年全省新闻战线融媒体业务能力竞赛中斩获殊荣,1人荣获福建省新闻战线第十一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铜奖。

成立“红色宣传联盟”,不断拓展媒体“朋友圈”。来自长征沿线13个城市和丽水市共16家媒体协作互助,资源互享,信息互通,共同打造联合宣传矩阵,构建联动宣传格局。自2024年9月成立以来,已推出相关报道1.1万余篇。

守正创新,让网络“大流量”持续充沛正能量。打造“岩滋岩味”网络文化品牌,开展“我的家乡我来说”“传承红色基因打卡红色龙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推送节目200余期,实现展播“两个一百”目标,阅读量突破500万。

压紧压实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主体责任,牢牢守护意识形态阵地“闽西要道”。创新实施“岩守阵地·铸魂奋进”意识形态工作提质增效工程,确保阵地管理有力有序有效。

“岩”之有象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春节期间,“农家欢·村村乐”等各类活动在龙岩各乡村文化会客厅轮番上演......

文化是乡村的根脉。

这一年,龙岩找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创新实施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工程,进一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文明有象”蕴含的“忠诚为民、昌教兴文、重道崇礼、勤勉奋进、人和业兴”深刻内涵,成为乡村文化会客厅建设的应有之义。

从盘活旧资源出发,龙岩确定了“1+N”的乡村文化会客厅布局,将各村文化资源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有形”文化展示平台。同时,注重文脉挖掘与传承,根据各村文化资源禀赋,挖掘整理乡村文化特色,让乡村文化从“乡土记忆”跃升为“文化符号”,焕发出时代光彩,以“无形”思想文化提升乡村文化阵地内涵。2024年,全市确定乡村文化会客厅试点村148个。其中,市级试点村10个、县级试点村70个。目前,已初步建成新罗区“院士故里、博士之乡”、连城县“雕版故里·墨印雾阁”、武平县“红都前哨”“水墨阳民”等乡村文化会客厅30多个。

文脉传承历久弥新——《古田会议会址(含古田会议旧址群)保护规划(2022~2035)》获国家文物局批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龙岩段)加快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4.27亿元。实施“红旗跃过汀江”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程,完成红色革命旧址维修保护项目20余个。用好“红旗不倒 老区不老”红色故事宣讲品牌,先后赴中央媒体、广州、新疆等地举办宣讲活动15场次。举办“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启动仪式、“红旗跃过汀江95周年”纪念活动,以及“永远的怀念——纪念十七位闽西籍开国将军、部级领导诞辰百年联展”等展览,推进50多位闽西历史人物研究。

文艺创作捷报频传——网络剧《血战松毛岭》获第34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提名作品。闽西汉剧《王景弘》《魏侃夫》入选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荣获第九届福建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出版发行《中央苏区(闽西)历史资料汇编》(10册)《红旗跃过汀江》,以及《红色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摇篮》《红色商务》《红色工运》《红色妇运》《红色税务》等闽西红色摇篮系列丛书。推动报告文学《筑梦绿色》、专著《红色传播的摇篮》、纪实文学《红三十四师征战记》等创作出版。目前,3部作品均已交付出版社审校。

文化惠民亮点纷呈——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文韵流芳 福泽绵长”“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等文艺演出。持续深化闽西红色文艺轻骑兵活动,通过文艺演出、书画艺术、音乐舞蹈、采风创作等形式,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系列主题活动。举办百花迎春大联欢暨2024年福建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活动启动仪式。常态化开展“大爱龙岩 乐响岩城”龙岩街头文化艺术表演活动。一年来,全市共开展群众性文化文艺活动570多场,举办展演展播440余场。

文化产业稳步提升——长汀南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获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2 亿元。长汀县红色演艺项目完成验收,漳平市“海洋文化”王景弘故里“1+1+1”打造项目全力推进。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五大游”精品线路10条。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7128.52万人次,同比增长11.2%,游客旅游总花费701.58亿元,同比增长17.8%。“红旗越过汀江——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列入福建省首批5条文物主题游径。中央苏区金融街暨恋城1908文创街区获评福建省活力“街艺”示范区。

“岩”之有爱

文明新风润泽民心

2024年6月,龙岩遭遇特大暴雨,洪涝造成上杭县、武平县多地受灾。全市干群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为受灾同胞送去温暖与关怀。

2024年11月,装着老区人民满满爱心物资的车辆从龙岩出发,跨越山海,抵达新疆呼图壁县,将“大爱”传递到边疆。

......

这是我市拓展“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内涵的生动实践,也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具体行动。

一年来,龙岩以“一群人温暖一座城”为主题,抓实6个专项行动和24项帮扶措施,大力实施“大爱龙岩”精神文明品牌提升工程,推动品牌建设工作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发放各类补助资金2.32亿元,开展“春季送福、夏季送凉”“情暖童心”“护航高考”等关心关爱活动3.1万余场次。组织道德典范“岩”讲家等2869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大爱龙岩”品牌建设“六进”宣传暨道德典型“岩讲家”百场宣讲活动。

“大爱龙岩”已然成为全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危急时刻,奋不顾身展开救援的李基旺;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斗歹徒的钟世富;偶遇少年溺水,紧急出手相助的陈志亮......

这些凡人善举引领了社会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点亮了城市的“文明之光”。

这一年,龙岩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功举办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推进会,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实施“循迹再奋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质培优工程,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时代新风。深化未成年人校外心理健康辅导“123+N”工作模式,持续打响“心向阳、共成长”工作品牌。全年提供个性化、一对一专业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共计2478人次。

文明城市创建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我市落实龙岩中心城市“1+2+N”创城责任体系,建立“常态+攻坚”工作模式,持续推行市领导挂钩和督导创城等工作机制,深化结对共建,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长河不负笃行人,风云不载懈怠者。

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键在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党的领导权,以打造“红土铸魂党旗红”工作品牌为抓手,深入实施“1+5+N”党建引领提升工程,实践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新路径,以党建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

回望过去,底气更足;展望未来,步履愈坚。

新的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勇担时代使命,为全力以赴推进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汇聚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