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从奇和洞走向大海
探访福建与南岛语族专题展
奇和洞溶洞
南岛语族扩散路线图
2009年3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院士(前一)在研究、鉴定奇和洞化石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导师金昌柱教授在显微镜下研究、鉴定奇和洞化石
2011年1月3日奇和洞遗址考古发掘队在清理奇和洞遗址T2西部地层时发现完整个体头盖骨
从奇和洞遗址出土的头骨
市民参观专题展展出的文物
漳平奇和洞遗址出土的文物
来自漳平奇和洞遗址的新石器时代石锤、石砧
从新罗龙顶山遗址、长汀牛斗头遗址、永定巫屋背头山遗址出土的文物
新罗龙顶山遗址出土的陪葬品
漳平奇和洞遗址外景
■龙媒体记者 章宸睿 方晨颖 实习生 陈若曦 谢雯静 蔡昱谦 文/图
为弘扬中华民族海洋文化传统,展现龙岩与南岛语族的历史渊源,由福建省文物局、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从奇和洞走向大海——福建与南岛语族专题展》在龙岩市博物馆展出。该专题展自2024年10月1日开展以来持续吸引市民前往参观,领悟南岛语祖先走出奇和洞,从福建启航,向海洋进军的壮丽史诗。
今年7月11日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值此之际,记者走进这场意义非凡的专题展,探寻龙岩与南岛语族的神秘联系。此次专题展通过展示考古发现、文物与科技互动,生动呈现了南岛语族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向太平洋岛屿迁徙的文明轨迹。专题展以漳平奇和洞遗址为核心,展示了距今约8400年的古南方人群基因研究成果、南太平洋诸岛的装饰品、波利尼西亚航海术的图文解析以及南岛语族的文化渊源,还展示了龙岩漳平奇和洞遗址、龙岩新罗龙顶山遗址和龙岩长汀大井头遗址等遗址文物,彰显了我国祖先“以舟为车”的航海智慧与开拓精神。
专题展还通过DNA研究、语言学证据等多维度资料,揭示了龙岩与南岛语族的历史联系。例如,在2018年,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通过比对发现,8400年前的奇和洞人和南岛语系人群直接相关,证实了南岛语系人群的中国南方起源与台湾岛的阿美族和泰雅族具有最强的遗传联系,反映出现今族群之间的联系性。
据悉,专题展自开幕以来,已有12万人次参观,成为弘扬海洋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此次专题展以史为鉴,不仅致敬先民的航海壮举,更彰显了福建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底蕴与时代担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福建历史注脚,也为新时代海洋文明发展注入文化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