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电信网络诈骗频发
移动社交、视频、购物三大领域是重灾区
近期,大连的韩先生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人员”电话,说此前韩先生在该平台购买的VC片剂存在过敏问题,需对问题产品召回,同时返款741元。
韩先生在不法分子反复利诱下,下载了一款视频软件,开启了屏幕共享,一步步落入圈套,最终将名下10张银行卡、妻子5张银行卡、支付宝余额、网贷、信用卡套现得到的共计143万元全部转入不法分子银行账户。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严峻复杂,发案仍处高位运行。公安部刑侦局打击新型网络犯罪指导处副处长胡志伟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加快,人类的生产生活加速向网上转移,社会上的传统接触性犯罪比如盗窃抢劫等持续下降,而电信网络诈骗等非接触性犯罪急剧上升。”
恒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公司解决方案副总监郝威傑表示,疫情让移动互联网加速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待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法分子就利用了这一点。数据显示,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平均每天达5.4个小时,月人均使用APP个数为27.1个。
“移动社交、移动视频、移动购物的活跃渗透率均在90%以上,且使用次数远高于其他行业,是人们使用移动互联网最多的三种应用类型,也是诈骗最集中的领域。”郝威傑说,网络应用越多,不法分子可借用的窗口也就越多。
除了网络应用增加之外,诈骗组织化程度不断加深,是推高案件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整个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过程来看,这些犯罪分子绝不是简单的‘乌合之众’,他们组织严密、管理严格、分工明确、手段娴熟,有人负责起草话术脚本,有人负责电脑技术支持,有人负责钱款套现,有人负责后期保障等等。”北京市检察院检察官王姝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由于电信网络诈骗环节分工很细,每个环节上的犯罪分子只参与犯罪行为的一部分,与传统的典型犯罪行为有所不同。”王姝透露,部分嫌疑人会辩解“我就是爬取一下数据而已”“我只是把银行卡租借出去”,诈骗灰黑产业链条的相对独立性,导致犯罪人的悖德感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