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中高高飘扬

——记市派上杭县中都镇兴坊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帮德


□记者 赖容

走进上杭县中都镇兴坊村村口,但见“中国传统村落兴坊村”几个石刻大字熠熠生辉;村内,公园、广场、运动场、休闲步道等一应俱全……

“兴坊村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市级‘红土先锋’基层党建典型培育示范点。近几年,兴坊在市文旅局派驻兴坊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帮德的带领下,村集体收入增长,村民增收,村容村貌也有了显著的改变,逐渐成为乡村振兴中的示范村、样板村!”日前,记者到兴坊村采访时,随行的上杭县委创新办负责人龚学全介绍说。

推进乡村发展规划

“兴坊村也是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点,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在这个‘有所发展’的村庄里驻村帮扶,我刚来时确实感到压力很大。”蒋帮德说,“但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就应当勇担当勤作为。

近年来,在蒋帮德的带领下,兴坊村围绕实现“支部强、产业兴、乡村美、民风好、农民富”目标,全力打造“田园客家,文化兴坊”。

推进乡村发展,规划是龙头。兴坊村充分考虑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和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的规划要求,进一步优化村庄整体规划设计,编制了《兴坊村保护发展规划(2017-2030)》。该村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编写了《村规民约三字经》。充分挖掘特有的客家舞狮、客家十番音乐、客家手艺等文化特色品牌,坚持建设规划、整治规划、文创规划“三规合一”,植入舞狮表演、客家山歌等文创元素,成立村舞狮队、船灯队及山歌队等,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抓好党建示范引领。

助力产业兴农民富

“在推进兴坊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蒋帮德说。

近年来,兴坊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模式,采取村集体、村干部、村民联合入股的形式,于2019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20余户。在党支部的引领下,目前,全村培育了花生、油茶、百香果等主导产业。同时着力打造休闲生态旅游,依托新建的天鹅湖、荷花步道、水果采摘和生态特色餐厅,逐步形成以生态农业为主生态旅游为辅的产业发展模式。

学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以创新性思维提高项目谋划能力是兴坊村推进乡村振兴的又一有力举措。在项目建设中,该村做到 “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并积极发挥党员在项目建设中的监督作用,确保项目尽早落地,保质保量建成,实现“党建+项目建设”的互动双赢。目前,兴坊已完成古建筑古民居修复修缮,村生态公园、南宝寨休闲公园及观光道路建设,以及传统古村落文化活动中心、村部提升改造、立面改造一条街、村庄亮化工程等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要把农村工作做好,关键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已有多年农村工作经历的蒋帮德很有一套。

近年来,兴坊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相关村规民约,组织党员外出学习参观等不同方式,紧紧抓牢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优先推进环境整治、污水处理、美化环境等最美村落建设,按照“拆清楚、整清楚、建清楚、粉清楚、分清楚”的要求,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集中活动。进一步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杜绝土地抛荒,着力呈现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村风光。

该村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红土先锋党员工作室,实行承诺践诺制度,组建5支服务队。成立了三支分别以村支委为组长、党员为成员的兴坊溪河段护理队伍,负责河段的清理和管护。并由村老年人协会牵头,组建“夕阳红”宣传队,开展创建宣传,从而增强广大村民“爱家护家,共建家园”共识。2019年,兴坊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