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1月25日”

  

张颍 绘

宋客

今天是11月25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还是那么阳光灿烂,夜晚透凉。

但对我来说,这个日子并不寻常,甚至刻骨铭心。正是从这天开始,开启了我从事新闻工作及其乡土文化事业的远征,这是一次信念的远征。

1993年11月25日,我参加闽西日报社扩版招聘采编人员考试。考试分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进行,其中的理论又分政治理论考试和写作两个阶段。当天上午,考完政治理论,旋即进入写作阶段。写些什么呢?我们的心里都疑惑起来,铃声响起,坐定,但见考官拿根粉笔,在考室的黑板上写下“今天是11月25日”,回头对我们说,今天的作文题目就这个,现在开始——

啊?怎么是这样的作文呢?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题目,考室里听得见或粗粝、或轻微的叹息声。

展开稿纸,面对“今天是11月25日”这么一个普通的话题,我想起了许多往事。我想起了孩子即将出生也顾不上一定要负笈远行参加考试,想起了自己宁愿离开党政机关的公务员职位也要去做一名采编人员而且养祖父及父母亲苦心劝说也不为所动的决意,想起了自己从参加工作起就自费订阅闽西报且年终时把整年的报纸合订成一本一本的经历,想起了为争取在闽西报上一篇稿件反复修改最后在第一版刊出并获奖的喜悦,想起了家人对我炽烈而浓厚的文学兴趣的默许和支持......一桩桩往事,一次次迎难而上,其中的细节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泪流满面,无语凝噎,拿起笔来,完全沉浸在个人成长经历的回忆中,深情表达对能进入闽西报工作的热切期盼中,一个半小时,考试终了铃声起,我也完成写作,稿纸整整写满7页。

完成一天的考试,身心俱疲。自卑,焦虑,迷惘,更不知如何打听其他考生的虚实。第二天一早,我便买好车票回家了。刚到家,却接到电话通知,已经进入面试。于是,完成面试、体检、考核等各个考录程序,于1994年1月进入闽西日报社工作。

信就信了,信念如初,始终不渝。

我是多么喜欢新闻部门这样极具挑战性、创造性且富有成就感的工作。不论什么时候,不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我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全身心投入,紧紧抓住,生怕溜走,生怕出错,生怕辜负了领导对我的信任,以至于小心翼翼,不敢丝毫怠慢。多少个日日夜夜,读书写作、编稿校稿,苦中有乐!下乡采访、夜班编辑、第一读者、学习进修、专题策划、战役报道、扶贫挂钩、党建活动、学术交流、出版著作、政协委员履职、民间文艺家协会建设等等,总让我在实战中锻炼,锻炼中成长。我非常感激组织的培养,感激许多领导和学界前辈,感激闽西日报社这个舞台,给我机会,给我力量,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晃30年,往事历历,都化着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一晃30年,一切都在变,一切又都不变。

变的是如今闽西日报社整体并入融媒体中心,队伍扩大了,新生力量壮大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是自然规律;不变的是我们一代人对新闻事业热烈追求的初心,对极具诱惑的名利场的敬畏心,对民生疾苦、百姓艰难的体恤心,对人生有得有失、学会舍去的平常心。

回忆是为了理清思路,调整步伐,积蓄力量,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再整装出发。

“今天是 11 月 25日”,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