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青山,用之有道 “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年纪实

  

□融媒体记者 王仰华 王尚华 通讯员 王发祥

一件青绿色的文化衫,印有一组经纬度数值和一句宣传口号。青绿色,是武平绿水青山的颜色;“E116°10'02",N25°09′52"”,是武平县政府所在地的坐标;“来武平,我氧你”,是武平人民都爱说的城市IP。

这件代表一个县形象的文化衫,折射出40万武平人民的自豪和骄傲,诉说着40万武平人民对绿色发展的坚持与梦想。武平,是习近平总书记亲手抓起、亲自主导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发源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被誉为“全国林改第一县”。

20年前,面对林业改革发展难题,一场始于分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这里掀起,激活了万重青山;20年后,借力林改浩荡春风,一方绿水青山富裕了万千林农。

20年来,武平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关于林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敢为人先、接力奋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续写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让老百姓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护山”“靠山养山”“靠山富山”,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走出了一条老区苏区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敢为人先,唤醒梁野满山绿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2002年6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武平县调研时的一锤定音,至今萦绕在武平人民心头。

回望来时路,感慨万万千。

“要不是林改啊,这山早被‘剃了光头’咯!”盛夏时节,在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村口,看着眼前连片的巍峨青山和群山间的美丽村景,73岁的原村支书李永兴感慨万千。

曾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武平县,与全国众多地方一样,存在“乱砍滥伐难制止、林火扑救难动员、造林育林难投入、林业产业难发展、农民望着青山难收益”的“五难”问题,由于产权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广大农民耕山育林积极性低下。

那时,李永兴刚回到捷文村担任村支书不久,那时,捷文村164户村民守着26000多亩林地却依旧过着穷日子。回忆当年,老人不胜嘘唏,李永兴说:“拿斧头的比拿锄头的多。谁想要钱了就上山砍几棵树拿来卖,滥砍滥伐现象严重,管也管不了。”有一年,捷文村竟有7人因乱砍滥伐被判刑。

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不改没有出路,唯改才有活路。“温饱靠耕地,致富靠山林”是山区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成为一道时代的必答题。

2000年,国家林业局推行换发全国统一样式的林权证。次年,福建省林业厅组织开展换证试点,武平县被确定为试点县之一。于是,结合换证试点工作,一场被誉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又一场伟大革命”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从武平拉开序幕,捷文村成为“全国林改策源地”。

2001年6月的一天,捷文村全体村民大会座无虚席。针对“山要怎么分,山要由谁分”这个最棘手的问题,武平县委、县政府工作队提出“山要平均分,山要群众自己分”的思路,即把所有集体山林按照“耕者有其山”的原则平均分配到户,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2001年10月,捷文村制定了分山到户的改革方案。

2001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领到了全国第一本新版林权证。2002年4月,武平县委、县政府正式出台《关于深化集体林地林木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县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在既没有上级授权,也没具体法律依据,更没其他地方经验做法参考的情况下,武平县在全国领跑出林改第一步。

然而,“山分了,林权证发了,但没有上面的红头文件,发下去的证算不算数,分下来的山会不会被收回?”武平干群的心还是不踏实。

直到2002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从此“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林改,改的是制度,更是呼应百姓的期盼。在听取武平县关于林改的报告时,习近平同志指出:“林改的方向是对的,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武平林改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武平人民先行先试的信心和决心。

林改,从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农村搞的试点开始,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2003年,福建全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006年,福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得到中央认可,武平围绕“四权”探索林改的经验也上升为国家林改举措;2008年,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有国外专家评价说:中国林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涉及人数最多,也是最为成功的一场林业改革。

从起点走向更高的起点,于闽粤赣三省交界的边陲小县武平出发,这场“福建破冰”的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中国林业走上解放农村生产力、激活林农积极性、建设美丽中国的改革发展希望之路。

接力奋斗,脚踏实地向前进

发展永远在路上,改革没有休止符。

“分山到户”仅仅是林改的第一步,随着时间推移、形势变化,新的矛盾出现,林业发展又遇到“评估难、担保难、收储难、流转难、贷款难”新“五难”问题。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为解决林农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穷日子的窘境,敢为人先的“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又率先探索“不砍树也能富”林改新路——

2004年,在全省率先探索林权抵押贷款;

2009年,率先将饮用水源区的林地划为县级生态公益林,以租赁形式进行赎买;

2013年7月,在全省首创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机制;

2015年10月,出台林权抵押贷款村级担保合作社管理办法和资金扶持办法,扶持各村成立担保合作社;

2017年7月,在全国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金融新产品,并作为可复制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

2002年以来,武平率先探索林业投融资机制,率先创新林地流转机制,率先创新林地流转机制,构建多元经营体系,探索合作造林新模式,探索生态公益林林下空间流转利用模式,探索“借林扶贫”新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和林产品精深加工。

2002年以来,武平人民接力奋斗、深化改革,让荒山育成“绿山”,让农民捧上“金山”,让发展有了“靠山”,实现了“林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共分享”,“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林改“武平经验”,为全国林改起到探路子、树典型、作示范的重要作用。

2017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对武平采访上报的《福建林改十五年,解放强大生产力》内参中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福建林改15年取得的成绩,要求福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深入总结经验,不断开拓创新,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更好地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上取得更大成绩。

2017年7月27日,全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武平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发出全面总结推广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不断开拓创新,推动林业改革再上新台阶的动员令。

“希望大家继续埋头苦干,保护好绿水青山,发展好林下经济、乡村旅游,把村庄建设得更加美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8年1月15日,中办调研室向福建省委办公厅转达习近平总书记对捷文村群众来信的重要指示。

改革潮未落,风起再扬帆。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一年又一年,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林业改革发展的号角在梁野大地一次又一次吹响。

勇立潮头,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站在时代潮头,武平在新的赶考征程中继续书写大山传奇。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由此,武平林改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何让青山真正变成“绿色金库”?在林业体制机制创新中,推动资源变资产变资本,是新时代深化林改的一个重点。为此,武平率先推行抵押、担保、授信“三管齐下”,为林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实行服务推动、合作联动、龙头带动的“三轮驱动”,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机制;探索把林库转化为碳库、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森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三向转化”,创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让莽莽群山成为林农的“幸福靠山”。

围绕解决林农“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武平县持续探寻破题方法,不断为林业改革发展注入“金融活水”。在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建立村级担保合作社、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的基础上,2021年5月,开展“天然林可免评估直接抵押贷款”业务;2021年7月,建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2022年3月,在全省创新推出升级版的生态金融产品“碳金卡”,探索以“碳汇银行”为平台的林业碳汇和碳普惠激励机制。

“自平台上线以来,已成功放贷681笔、下达贷款1.38亿元。”6月7日下午,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到武平开展“福建林业改革发展二十年主题采访活动”,人民银行武平县支行行长兰道雄在县林业产业服务中心,向大家介绍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效。

顺应林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服务推动林业做强做大,武平调整优化县林权服务中心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职能,成立县林业产业服务中心,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机制活带动产业兴。自2013年9月被确定为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以来,武平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出台专项政策扶持紫灵芝、养蜂等产业发展,形成林药、林菌、林花、林茶、林果、林蜂、林禽、林畜、林蛙、林游和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11种林下经济模式。全县现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42家,带动3.3万户林农发展林下经济156万亩。与此同时,武平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林业产业,培育壮大林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抓二促一带三”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全县现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2021年实现林业全产业链产值85.4亿元。

乘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东风,抢抓时代给予,近年来,武平又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持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

把林库转化为碳库。第一批在全省探索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累计增加“绿色不动产”4.4万亩,被列为全省20个林业碳中和试点单位之一。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建设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抓手发展特色产业,武平百香果、象洞鸡摆上厦门“金砖国宴”,武平紫灵芝种植1.97万亩、面积全国最大,富贵籽产量占全国市场95%以上,绿茶炒绿产量全省最多。2021年全县实现林业总产值85.4亿元,同比增长6.8%。

把森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借助全省首个“中国天然氧吧”,以建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抓手发展森林旅游。全县有“森林人家”107家、全省最多,2021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2.7亿元。

从山水中找优势,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武平用生动实践诠释新发展理念。

初心不改,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林业改革发展20年,“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初心不改,青山得绿,林农得利。

武平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家园,绿水青山成为武平最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林改催生了好生态。2002年至2022年间,武平共完成植树造林约86万亩,先后打造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武平段、中山河国家湿地公园三张国家级生态名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7%、林木蓄积量达2558万立方米,成为全国66个“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之一,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

林改激发了新动能。立足林改带来的生态优势和城市竞争力,武平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带动群众在发展民宿、“森林人家”、家庭农场、研学体验、旅游产品销售等经营项目中实现增收。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573.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6亿元、增长65%。

绿水青山与乡村振兴、县域发展相融,塑造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县,编织出一幅幅幸福美好的生活画卷——

云中有山寨,风景似桃源。走进武平县城厢镇云寨村,村口仙女湖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排排喜庆的红灯笼点缀着白墙灰瓦的客家民居,游客成群结队,赏景聚餐。云寨森林人家合作社理事长邱广林介绍:“我们2015年成立了合作社,将云寨特产、美食打造成品牌,制定标准,统一价格,靠口味、服务良性竞争,给游客更好的旅游体验。”

离云寨不远的城厢镇尧禄村,水墨勾勒诗情画意,丹青粉抹乡村农趣。近年来,这个昔日“穷在深山无人问”的小村庄走绿色发展之路,村子一年一变样,变成闻名遐迩的“网红村”。村支书陈其富自豪地说:“是林改带来的好生态,让尧禄涅槃重生。”来这投资生态旅游项目的长汀客商许云吉吉说:“我觉得尧禄非常有发展前景。”。

在万安镇上镇村石寮阁,养蜂能手钟亮生正在直播销售蜂产品。他的抖音直播号今年3月10日才开始正式运营,粉丝就已有近3万。“直播间粉丝量井喷式增长,每天可卖几千元产品。”目前,钟亮生牵头成立的养蜂合作社带动了500多位林农加入养蜂行业。截至2021年,武平林下养蜂经营面积达13万亩,蜂箱数5.7万箱,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种养户杨汉民在武平县永平镇梁山村有个生态养殖基地。这是一片面积约800亩的天然阔叶林林地,林下种植了紫灵芝,占地100多亩的养殖场以养殖棘胸蛙为主,年养殖棘胸蛙50多万只。杨汉民说:“林改留住了绿水青山,换来效益更好的林下产业。”武平林下经济方兴未艾,目前,至少有7000名曾经在外务工的人回乡从事林下产业。

林改,改变的不只是林的命运,更改变了人的奋斗方向。

武平县委书记张丽华说:“作为‘全国林改第一县’,我们敢为人先、接力奋斗,在这场改革中培育出干部群众改革担当的精神和干字当头、奋力作为的特质。”

经济工作中很能体现这种精神和特质。比如,武平县在“闯广东”招商引资中捕捉到粤港澳大湾区新型显示产业外溢的趋势,立刻找来专家把脉,分析产业发展前景,经过集体决策后便坚定信心、实实在在做下去。目前,武平以新型显示为重点的信息产业企业达到96家,规模以上企业32家。

近年来,武平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高标准建设全省首个县域省级高新园区,“筑巢引凤”促进产业集聚。目前,已有207家企业落户武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吸纳本地7500人就业、占园区就业人数72.1%。

好政策、好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外省人才来武平就业生活。

“我来自古城西安,是希恩凯的老员工。我觉得武平是很有幸福感的城市,之后我也会长驻武平。”福建希恩凯电子有限公司资材部经理任晓亮对武平充满认同。

“武平山清水秀,投资环境特别好,政府对我们企业的服务很到位,让我们企业很有信心在武平扎根、做强做大。”龙岩汉龙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玉杰是海南三亚人,他笑着说自己是“新武平人”。

……

从山林到村庄,从村庄到产业园区、精美县城,欣欣向荣的武平沐浴林改春风、踏着时代节拍拔节生长。2016年至2021年,武平连续六年荣膺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近年来,获得中国天然氧吧、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2017-2020年度)等一批国字号荣誉称号。

我有青山,守之有道、取之有道、用之有道。生活在绿水青山间,这里的人们能感受到浓浓幸福感、稳稳获得感。

捷文村老村支书李永兴常感叹:“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没有乱砍滥伐,不砍树也能致富咯。”而对于没有完整经历这20年变迁的新一代年青人和“新武平人”,他们更常说的是:

“来武平,我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