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深耕 集群共生

——龙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查


在希恩凯电子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订单(武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龙夏电子工程师进行晶圆参数测试。龙媒体记者 方晨颖 摄

蓝天LED显示屏产业链生产项目的工人正在安装生产线设备。通讯员 吴建海 摄

乔光电子厂房(企业供图)

龙岩市融媒体中心“经济观察”记者 郭俊龙 梁熙 高秀珍 实习生 吕雨薇 通讯员 钟静  

福建晶旭半导体二期进入全面精装修阶段,全球首条超宽禁带半导体高频滤波芯片生产线预计9月试产,可填补国内氧化镓压电薄膜新材料领域的空白;

福建龙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创新实力,今年首次成功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瞪羚企业”名单;

......

记者从市工信局采访获悉,当前龙岩市电子信息产业已步入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阶段。面向未来,该产业将以创新驱动和补链强链为核心,向高端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绿色化发展。连日来,记者深入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产业园区及相关部门,深度挖掘其成长逻辑与发展动能。

四个细分领域各具特色

近日,在福建省乔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压敏电阻生产项目(二期)现场,工人们正专注地开展设备安装调试。公司总经理颜非介绍:“自去年11月开工以来,在政府的贴心服务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仅用半年就完成厂房搭建。”

乔光电子长期深耕家电用压敏电阻细分领域,氧化锌用量全球排名前三,产品已达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公司客户包括海尔、美的等家电巨头,产品还远销巴西、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国际市场。

“与乔光电子一样,许多企业都找准细分领域并深耕发展,取得良好成效。”昨日,市工信局电子和软件信息化推进科科室负责人刘金东告诉记者,龙岩电子信息产业以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为核心,协同发展LED、网络通信、印刷电路板等细分领域产业,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化、集群化发展格局。

据统计,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3家,今年1-6月实现产值144.4亿元,比增14.8%。4个细分领域产业发展各具特色——

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产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60家,已初步形成“材料生产、设备制造-显示模组及部件生产-显示应用产品及配件”产业链。其中,产业链上游有合信创展、大岩电子等显示驱动电路原材料企业,中游有希恩凯电子、中触科技等显示模组及部件生产企业,下游有拜尔智能、紫薇星通讯等终端产品生产企业。

LED产业:重点企业有中晶科技、德煜照明等,主要产品有蓝宝石图形化衬底(PSS)材料、LED封装、LED显示屏等。其中,中晶科技生产的PSS产品质量稳定,保持行业前三水平。

网络通信产业:重点企业有福建富鑫达电子、互宽集团、汇创新高等。主要产品有通信基站天线、微波通信天线、RFID电子标签等。其中,汇创新高是国内无线通信天线领先企业,钰辰微电子是我市最大的新型RFID电子标签制造企业。

印刷电路板产业:重点企业有星河电路、飞天电子、金时裕电子等。主要产品为高精密多层印制电路板,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网络通信、微波高频、家电等领域。其中,飞天电子技术研发能力行业领先。

产业的稳步发展,得益于全面筑牢的坚实根基。龙岩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2+4”产业布局中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龙岩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实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产业化提升行动。“通过强化政策引导、要素保障和平台支撑,加快形成从基础材料、关键元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刘金东说。

实现功率器件技术破壁

走进福建龙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颗功率模块,这款只有拇指大小的产品为何被放在如此关键的位置,引起了记者的好奇。“这是采用龙夏二代SGT技术制造出来的功率模块,相较传统工艺,发挥高功率密度的优势,使其体积更小,内阻更低。”公司董事长赖海波告诉记者,“过去几年,我们专注于功率器件芯片设计,通过技术迭代升级、产品设计创新、设备和制程优化,已能够满足更多客户要求。”

凭借技术研发实力,龙夏电子近日与北京燕东微等3家上市企业达成了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未来,龙夏电子将聚焦芯片制造、设计、封装,在分销渠道与产业链协同等方向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芯片开发水平。技术的赋能,让龙夏电子实现了年产值连续两年超50%的快速增长,今年二季度月均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

氧化镓制备的功率电子元件可以承受更高的电压和更大的电流,且高压导通损耗更低,是第四代半导体材料的典型代表。在福建晶旭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赶制生产6寸氧化镓外延片订单产品。“我们正在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争取今年年底能研发生产出8寸产品。”晶旭半导体综合发展部总监简海荣介绍,公司拥有光电集成芯片和化合物单晶薄膜材料专利100多项,在5G核心器件射频滤波器压电薄膜材料芯片制备技术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电子信息产业攻关机制。”刘金东介绍,目前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10家企业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创新企业“瞪羚企业”名单。

优质的创新生态体系,持续激发着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十年前,德尔科技毅然进军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半导体电子化学材料领域。从氟化工基础材料起步,延伸发展含氟特种电子气体、半导体湿电子化学品等多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德尔科技敢于跳出传统竞争框架,在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探索并开拓出一片“新蓝海”。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314项发明专利,特别是突破了以三氟化氯为代表的多项关键“卡脖子”材料核心技术,开发出一系列替代进口的产品,已崛起为行业“独角兽”企业。

政企携手助力产业跃升

从“星星之火”到“集群成势”,武平的新型显示产业起步于2019年。当时,武平敏锐地捕捉到粤港澳大湾区新显产业外溢的机遇,问计于专家、企业和市场。经过多方论证,最终确定将以新显为主的信息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发展。

希恩凯电子有限公司是深圳一家集显示器件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引进这家优质企业,武平县组织专班多次前往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并精心策划投资方案,最终该企业成功落户武平,并逐步成为武平电子信息产业标杆企业。

希恩凯二期项目于2024年3月成功签约,新增建设数条彩色液晶显示屏、人机交互模组生产线,并于当年10月实现部分投产。“二期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建设、当年竣工投产,得益于武平良好的营商环境。”公司总经理余红霞深有感触地说,“未来三年,我们将以年均15%的研发投入增速攻关MiniLED背光等前沿技术,努力成为国内LCD显示屏制造商的领跑者之一。”

经过政企数年努力,武平新显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被《福建省县域重点产业链发展白皮书(2024)》列入7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中;新显产业集聚区成功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区。2019—2024年,武平规模以上新显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17.4%增至34.6%,去年全产业链年营收近百亿元。

永定紧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潮流,精心布局招商引资策略:建成2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实施“永商回永”计划,成功吸引上百位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带动企业数量迅速增长至70余家。从用地保障到税收优惠再到人才新政,政府系列精准的政策扶持,为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吴添发在政策红利吸引下,于几年前返乡创立福建互宽集团有限公司。“我们避开竞争激烈的消费电子红海市场,聚焦工业级特种线缆这一细分赛道,围绕5G基站、智能电网等应用场景需求,潜心研发高可靠性产品。”吴添发说,这种“小切口、深挖掘”的策略,助力公司在铜缆综合布线等细分市场成功筑牢技术壁垒。去年,公司实现营收4.28亿元,比增32%。

当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仍面临部分产业链还未延伸串联,部分企业产品附加值有限、抗压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刘金东表示,须积极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的高端研发资源及产业创新要素进行深度对接,全面借助省内福厦泉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在技术、人才及市场方面的优势,依托龙岩制造业的坚实基础与成本优势,构建并完善“研发在沿海、制造在龙岩”的跨区域分工协作体系,从而为龙岩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筑牢坚实后盾。

经济随笔

精准 精细 精品

当前,龙岩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稳步有序推进,已步入集群化、特色化发展阶段,形成四大细分领域,高质量产品不断涌现。今后,这一产业要实现新跃升,就要进一步聚焦“精准、精细、精品”。

具体而言,就是更加精准定位,重点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在“发达地区所需、龙岩老区所能”上持续下功夫,进一步细分领域,巩固既有优势,打造新的亮点,推动形成多个突破口,以创新驱动聚力铸造特色精品,用品质化、品牌化赢得市场。

(莫志强)